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则意识的建立,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疯控叔 大风控 2023-02-24

关于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这几天重庆万州公交车的事件占据了各大媒体的焦点,我们先还原一下事件的经过:





10月28日


5时01分:公交公司早班车驾驶员冉某(男,42岁,万州区人)离家上班;


5时50分驾驶22路公交车在起始站万达广场发车,沿22路公交车路线正常行驶。事发时系冉某第3趟发车;


9时35分:乘客刘某在龙都广场四季花城站上车,其目的地为壹号家居馆站。由于道路维修改道,22路公交车不再行经壹号家居馆站。当车行至南滨公园站时,驾驶员冉某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乘客在此站下车,刘某未下车。当车继续行驶途中,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



10时3分32秒,刘某从座位起身走到正在驾驶的冉某右后侧,靠在冉某旁边的扶手立柱上指责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刘某解释、争吵,双方争执逐步升级,并相互有攻击性语言;


10时8分49秒,当车行驶至万州长江二桥距南桥头348米处时,刘某右手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10时8分50秒,冉某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侧身挥拳击中刘某颈部。随后,刘某再次用手机击打冉某肩部,冉某用右手格挡并抓住刘某右上臂;


10时8分51秒,冉某收回右手并用右手往左侧急打方向(车辆时速为51公里),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车辆时速为58公里)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各种观点众说纷纭:


素质论:指责乘客刘某自己坐过站对司机冉某提出下车要求被拒后的言语攻击甚至动手是素质低下的表现,是最主要的原因;指责司机冉某与刘某斗嘴斗气甚至是动手反击是没有职业操守的表现;


阴谋论:指责司机有故意打方向盘造成事故的倾向;


无辜论:车上无辜的13条生命很无辜和可怜;


看客论:车上所有人对此次事件都附有责任,其他人应该在争吵过程中劝阻双方避免发生最后的悲剧。


还有人甚至评论大桥的护栏不结实,为什么没有扛住公交车的撞击!


其实,如果说清楚这起风险事故的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从刘某来说,她认为自己没注意到路线变更,不管是自己没注意还是司机的通知没听见,她都认为是司机的错。


从司机冉某来讲,变更路线是不可抗力,自己尽到了通知义务,如果有人错过了下车,应该自己承担坐过站的后果。但是,如果要分析事故的原因和司机为什么紧急转方向盘,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司机被刘某手机打了一下头部后,是否会出现瞬时行为失控的可能,这要结合司机的身体状况和当时的击打程度来确定;


2、司机的性格是否是容易冲动型的?就是在极端环境下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应激反应;


3、司机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研究企业损失或舞弊时,有一条规则就是关于员工压力(Pressure)的影响,应该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司机是在一个什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开展的工作,是否面临压力困境。42岁,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尴尬年龄,冉某应该是全家的支柱,每天4点多就起床日复一日的绕城驾驶对他意味着什么?他是否处于压力过重的边缘?


而乘客刘某的性格和境遇又是什么样的情形,才出现了当天的过激反应,以至于有两站可以下车都没下,还是要和司机一直吵架争执到桥上。


对于乘客们而言,从法律层面上来讲,他们是没有义务和责任来保证安全驾驶的,但从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上,他们确实需要做点什么,这不是见义勇为,这是自我防卫。一般而言,人们坐在公交车上的安全意识要比私家车差一些,在一般路面比在高速上要差一些,一是公交车速度不会太快;二是公交车体积空间大,一般与私家车碰撞时本身占优势。但在特殊环境下(桥上),这种安全意识也会遗忘和淡漠。


所以,如果仔细分析,事实并不那么简单,人是最难以把握的,而人的不确定性有些时候只能通过确定性的规则来保证基本的安全,所以就体现了规则的重要性,在重庆公交车事件上,有很多规则可以防范和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从主动到被动两个方面都是。欣慰的是,后来有人将这样的事件开始和社会规则体系关联,官方的新华社也发文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如上面分析的各种因素,我一般不对这样的事情轻易下结论,因为真相总是掩藏在表象之下。如去年11月份的红黄蓝事件、今年7月份发生的疫苗事件,评论文章我写好了但没有发出来,是因为在这样的事件面前,有些信息是根本不对称的,大众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而真相只是我们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个“真相”。


今年7月疫苗事件未发表的文章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飞速发展,用我们的话说是“不管黑猫白猫”的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不遵守常规和突破规则成了我们在创造物质财富初期飞速发展的优势。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如果不建立和强调规则,那就会导致混乱,而现在,就到了这样的阶段。


从0到1,我们可以从无序中获益,这种无序体现为一种混沌状态,没有对错、可对可错、亦对亦错;但是从1到N,它的复杂性就从混沌状态过渡到了错综复杂的阶段,必须在严格的有序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在我过去的文章中,我曾无数次提到“规则”的重要性,当时指的是在企业的层面,我为什么如此呼吁,因为中国企业的规则体系还处在基本功建设阶段,这对我们形成核心竞争力是十分不利的。看看我们刚刚放开的垄断行业开放清单,在这样基本规则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情况下,是无法和外部的企业竞争的。


对于规则的建立和遵守,则是包含企业在内整个中国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过去,我们以破坏规则而不受惩罚为荣,把遵守规则称为教条和刻板。


昨天,带着孩子去一个私立牙科诊所拍牙片,为了防止辐射,护士在拍牙片的屋子里要穿上防辐射服,当另一个护士要求在拍片屋里的护士穿上防辐射服的时候,这位护士说:没事,不用!在另一位护士的要求下,最后她不情愿的穿上了,尽管她这么做对别人并无恶意。可见,对于规则的破坏和不在乎是需要全民提升的一个普遍意识。


至今我仍然记得许多年前学习英语听力时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深夜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还要坚持等绿灯亮了再通行,而且他确信就算闯了红灯也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前些年刚去国外的时候,发现路上很多车在很远的地方看到你有过马路的倾向时,就会主动停下来,让我们这些在经常在马路上从车缝中穿梭的中国人感觉有点无所适从。后来我听说有严格的法律要求驾驶员必须这么做,如果驾驶员违反了要求处罚也会很重。


我不太清楚人们这么做到底是处于内心的道德约束,还是出于对规则的敬畏。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建立的规则意识。


西方宗教讲人性本恶,要一辈子扬善才能赎恶;中国的孔夫子教我们人性本善,不要偏离本性。我引用原来文章的一段话:


人本无善恶,重要的是在文明社会中建立扬善去恶的规则,在我看来:


善有两种, 一种是激发了别人的善,另一种是抑制了别人的恶;


恶有两种,一种是唤醒了别人的恶,另一种则是利用了别人的善!





经典阅读:

巨变时代,这才是企业最大的风险

风险评估的问题、现状和思考

风险管理世界:经典原创文章大合集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